河南兰考发展民族乐器产业,带动乡村振兴
悠远琴音 富民润心(文化产业赋能乡村)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徐场村的墙绘。
新华社记者 张 铖摄
走进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堌阳镇徐场村,村落里回荡着悠扬琴音。
家住村口附近的村民徐亚冲正在给一把古琴试音。他是一名古琴斫琴师,戴着拇指刨,附耳听音:“调音最难的是做到出音整体均衡、匀称,需要反复试验,十分考验耐心。”
聊起自己的经历,徐亚冲放下琴,走到院子里泡桐树旁说:“古琴改变了我。”
当年焦裕禄书记带领兰考群众为防风固沙栽下的泡桐长成后,当地人发现泡桐木是制作古筝、琵琶、阮等乐器音板的绝佳材料。上世纪80年代,当地村民便开始用泡桐木材制作乐器。但那时村民只会做琴,几乎没人会演奏。
“小时候,我跟着我爸去外地卖琴,别人一听是兰考产的,大都摆手拒绝,‘你们连弹都不会,怎么可能做得出好琴?’”徐亚冲回忆道。
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一曲琴音,让徐亚冲深深着迷。2010年,他前往江苏扬州学习古琴制作技艺,3年后学成回乡,便一头扎进了制作间。
“那时候,乐器市场行情不错,村里一个人一个月能做上百张琴,但我决定要花更多时间做一把琴。”面对父亲与村民的不理解,徐亚冲顶住压力,为了研究木头发音特性甚至好几个月都不出门。
2013年,徐亚冲终于从简陋的工坊里抱出了一把倾注无数心血的琴。这把古琴赢得了市场认可。如今,他创立了琴坊,制作的古琴不仅在国内打响了知名度,还远销海外。
“今年我准备改造升级生产厂房,扩大生产规模,继续提升古琴品质。”徐亚冲指着泡桐树后头的工坊说。
2022年,兰考被评为“中国民族乐器之乡”,全县民族乐器产业产值达30亿元,1.8万余人吃上“乐器”饭,奏响了民族乐器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精彩乐章。
入夜,坐落于堌阳镇音乐小镇上的善斫琴社二层小楼,不时有琴音传出。琴社主人徐冰正在进行一场古琴直播:“这是王维诗中提到的乐器。”
徐冰在苏州念完书后便留在了当地工作,“从来没想过回家从事古琴相关行业。”然而接触了一阵子古琴后,徐冰改变了自己的想法,“从2013年开始学琴,不到两年时间,我就决定把传承与弘扬古琴文化当作我的事业。”
在古琴前,一坐就是10年。徐冰学过企业管理,见过不少新兴商业形态,在音乐小镇上开的这家琴社便是产教融合的尝试:既做古琴定制,又做古琴教学。“一年不到,已经收了300多名学生。还有学生特地从外地赶来。”徐冰说。
不管是在线下开琴社,还是在线上做直播,都是希望带动更多人了解古琴、走近古琴。“接下来我会多学些自媒体知识,传播好古琴文化。”徐冰说。
从制琴到学琴,从懂琴到爱琴,悠远琴音在兰考各个民族乐器制作村响起。在音乐小镇,兰考县政府聘请古筝、琵琶等乐器的专业老师为商户们讲授乐理知识;在乡村校园,孩子们能近距离向中央音乐学院的老师请教古琴演奏;还有形式多样的音乐普及活动……古琴、古筝,浸润日常,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。
“独坐幽篁里,弹琴复长啸。深林人不知,明月来相照。”古琴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沉淀出的独特魅力。这魅力,正吸引着兰考一代代人走上从事民族乐器行业的广阔道路。
制图:张芳曼
标签:
上一篇 : 如何祛除肝斑_怎么样祛除肝斑
下一篇 : 最后一页
3月16日,盛和资源(600392)副总经理毛韶春、黄厚兵,财务总监夏兰田,董秘郭晓雷,通过上交所集中竞价交...
2022年3月15日,这是继1983年以来的第40个国际消费者权益日。中消协组织围绕共促消费公平消费维权年主题...
首批金控牌照的归属出炉,两家公司拿到许可证。3月17日,央行发布公告称,已批准中国中信金融控股有限公...
时隔半月之久,西宁市城北区逐步推动复工复产,往日的生机活力被渐渐寻回,牛肉面红油飘香、包子铺炊烟...
音乐是我生活的一部分,是我的梦想,也是我的事业。英国音乐人亚当(Adam)告诉记者,在中国的十几年里,...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全球舞蹈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豫ICP备20009784号-11 联系邮箱:85 18 07 48 3@qq.com